2010年8月大田作物农事建议

发布日期:2010-08-27 作者:市农科院农作物(生态)研究所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科院农作物(生态)研究所

 八月有立秋和处暑两节气。立秋在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表示从此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但仍处炎夏。处暑是“暑气至处而止”的意思,表示夏天就要过去,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渐凉。本月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仍频繁,对农业的影响很大,须做好预防,此时降雨量较为充沛,须抓好蓄水,保证冬用。

 本月农事操作的重点:抓紧做好连作晚稻的插种和苗期管理,以及单季晚稻的田间管理工作;夏玉米、夏大豆及时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的防治;做好预防台风、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1、连作晚稻 本月为连作晚稻插种、返青至分蘖盛期。连作晚稻尽可能在7月底8月初插种完毕。农事重点是水分管理、施分蘖肥和病虫草害防治三大块内容。返青期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返青至分蘖盛期,浅水灌溉,至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搁田。当田边有细裂、田中不陷脚时及时复水。结合除草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在栽后5天内进行,倒二叶露尖时根据苗情适施保花肥。受天气影响,当前晚稻秧龄过长,秧苗质量下降,出现“秧等田”现象,要及时喷施多效唑控苗,保证秧苗质量。移栽时如遇高温酷暑天气,要尽量安排在下午浅水插种,以利于连作晚稻早返青、早扎根,防止败苗现象发生。由于插种推迟,在后期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早”字。晚稻插种后要保持水层,力争早返青;返青后湿润灌溉,有利扎根分蘖;还要早施分蘖肥促早发。

 加强稻田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8月多雷阵雨天气,高温高湿,极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由于为害连作晚稻的病虫种类多、发生早、繁殖快,因此,务必注意并及早用药防治,特别是要加强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监测,采用对口农药,科学防治。

 2、单季稻

 本月中稻处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晚稻进入分蘖期、抽穗扬花期,做好中稻高温热害的预防,搞好早熟中稻的抢收抢晒。

 1)要酌施穗肥、巧施粒肥,幼穗发育进入颖花分化和减数分裂阶段是水稻一生吸肥的第二高峰期。故要施用穗肥和粒肥。施肥时.要以叶色退淡为前提,即要酌施、巧施。如田泥肥、叶色深、阴雨天、气温低,施肥时间要适当推迟及分次施.每次数量要相应减少;反之,可一次施,数量要相应增加。一般穗、粒肥总量应占全季总施肥量的20-25%。通常分两次施,分别在叶龄余数3.51.2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44千克。

 2)要合理灌溉。幼穗开始分化后不宜脱水,应浅水勤灌、勤换;孕穗阶段要灌好“养胎水”;抽穗前23天如叶色退淡不明显,还要适当脱水落干抽穗扬花灌浆期应坚持浅水勤灌,常换新鲜水。灌浆勾头后要间歇灌溉,切忌断水过早,一般于收割前57天断水较为适宜。

 3)要防治病虫害。孕穗期以防治稻螟虫、纹枯病为主,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抽穗至乳熟期应以防治稻飞虱、稻曲病、白叶枯病为主,兼治其它,要早防早治,确保丰收。

 3、夏玉米和夏、秋大豆 夏玉米立秋前必须播种结束,本月田间管理重点是及时补苗、间苗,保证全苗,结合中耕除草,在移栽成活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浓度宜淡中耕除草。天气干旱时采取地面覆盖秸秆、稻草以及浇水灌溉等措施抗旱保苗,在台风来临前及时做好培土护苗工作。在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蒲肥,保证营养供应。如阴雨偏多,则须特别注意农作物的病虫防治同时抓好以玉米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夏大豆本月重点是深中耕高培土,施好花肥,抓好抗旱和食叶性害虫的防治工作。适时开展秋大豆的播种、间(补)苗定苗工作;防止暴雨后田间渍水和长期干旱。

 4、棉花 本月棉花生产主要是继续加强花铃期管理,重点是防治第四代棉铃虫的危害。在抓好中耕除草、灌水抗旱等日常管理的同时,狠抓第四代棉铃虫的防治,兼治红铃虫、红蜘蛛、棉蚜、棉盲春等其他害虫。尚未打顶的棉株,在“立秋”前及早打顶,做到枝够不等时,时到不等枝,一般亩果枝数保持在56万档。适当追施胀蔀肥,下旬进行根外追肥,促进棉株健壮生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